“两种材料比较硬度,有什么方法?”何老师用问题开课,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。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“我准备用手去压一压” “我准备丢到地上去”“可以敲一敲……”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基础上,何老师出示了科学家研究材料硬度的方法——刻划法。
何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材料在相互刻划中的公平性,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。
紧接着何老师追问:“四种材料之间比较呢?你准备怎样做?”
“先比较两种材料,再比较剩下的两种。”
“我认为用其中的一种去刻划其它三种。”
“那怎么得出哪种材料的硬度最大呢”何老师质疑、引导……
学生在何老师的引导下,从熟悉的两种材料之间的比较开始,过渡到能比较四种材料硬度的方法,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
这是何清文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科学课《哪种材料硬?》。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儿童立场,展示了科学课是以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特点。
科学组将不断前行,致力于为让科学课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。
【课堂观察】(张华老师):何老师首先通过“神秘”的科学箱,请学生帮忙找出橡皮开始,知道了材料的硬度有所不同,随后就引出了本课中的四位“参赛选手”,课堂生动有趣,何老师运用灵活的指导和引导,让学生了解到我们要用“刻划法”来比较材料的硬度,完成“比赛”。但比赛必不可少的就是公平了,所以如何去保障本次“比赛”的公平呢?何老师启发学生思考,完善实验方法,最终学生发散思维、联系实际,终于设计出最合适、实用的方法。然后就运用实验方法,开始了“比赛”,并分别得到了四位“选手”的名次。在本课,通过何老师的课堂设计和逐步引导,学生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很大发展。